|
|
|
什么是甲醛捕捉剂?时间:2018-09-29 附图:甲醛捕捉剂
概念: 甲醛捕捉剂是一种能消除部分甲醛的试剂,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用在胶水中消除游离甲醛的甲醛捕捉剂 第二类——用来消除人造板的游离甲醛的甲醛捕捉剂 第三类——用来消除空气中弥漫的甲醛的捕捉剂
分类: 用于控制装修甲醛污染的甲醛捕捉剂多是指第三类,其特点是甲醛捕捉剂本身应该环保,并且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因为直接用于室内,所以要求更高,目前市场上多用纳米钛白粉光触媒和氨基酸以及茶叶提取物多酚类物质混合制作。 第一类和第二类甲醛捕捉剂因为是用在板材的生产过程中,只要能有效地消除甲醛就可以了,当然在消醛的同时,不能降低人造板的物理结合强度,否则消醛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还要达到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如:执行标准:GB/18580-2001、GB18584—2001才能算是真正的甲醛捕捉剂。 人造板胶水(脲醛胶)所用的甲醛捕捉剂应该平衡使用成本与有效性这两个方面,对人造板企业来说甲醛捕捉剂不能带来过大的成本增加,同时还要保证板材的环保和强度。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脲醛胶的化学原理入手,分析脲醛胶在压板时的固化速度与本身的逆反应速度这两者的快慢,以及能在板材内部形成长期的潜在消醛的成份(一般工业上用的甲醛捕捉剂只能抑制甲醛释放半年至1年)因为脲醛胶是在十几年内缓慢分解释放的。 附图:甲醛捕捉剂
用来清除由于装修污染及其新家具而带来的甲醛的甲醛捕捉剂,大多数是有机物,能清除甲醛,但是会带来二次污染。经过CMA认证机构进行甲醛检测后证明,由中科院工程研究所研发的新型无机甲醛捕捉剂能有效吸收并分解甲醛,而且不会带来二次污染,这种材料是一个双层结构的无机载体,在载体的夹层内镶嵌了能和甲醛反应的有机物质,由于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吸附性能,吸收的甲醛在夹层内与有机物进行了反应,24小时吸收率达99%以上。但是这种材料的载体的制备对设备的要求非常苛刻,阻碍了大批量生产。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能找到更好的更容易合成的载体材料,使得大型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市场上所售的甲醛捕获剂、甲醛去味剂、甲醛隐蔽剂等,主要针对残留甲醛采取简单去除、转移、改性或释放,而游离甲醛交联催化剂则能将脲醛胶、酚醛胶、三聚氰胺胶、白乳胶中的游离甲醛,以及水溶性胶乳等不稳定的单体和低分子缩合物,再次聚合为分子结构更为稳定的聚合物。 (延伸阅读: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的介绍、来源及危害)
使用方法: 使用:使用操作简单,直接涂刷或喷在人造板材等木制品的表面即可。 1.据板材的不同厚度和不同等级,甲醛捕捉剂的涂量约为40g/平米,即每瓶甲醛捕捉剂(如为1kg)喷涂25平米的人造板材。 2.甲醛捕捉剂的涂刷或喷时一般以板材潮湿为准,若有流淌现象请用毛刷涂平,以免浪费和干燥后影响美观。 3.甲醛捕捉剂最好直接用于甲醛散源头上。板材购进后,在砂光后、油漆前用甲醛捕捉剂对板材双面及端面喷涂,自然干燥24小时即可。 4.木制品已制做完成,在没上油漆之前,对其内外表面直接喷涂即可,如表面已上油漆,由对木制品的内部、底部、顶部及背部没上漆的地方可作喷涂。 5.复合地板和强化木地板在安装前,将甲醛捕捉剂喷在其背面,如用人造板为地板的垫底,务必将垫底板进行双面喷涂处理。 6.对于已油漆或有贴面的家具,可甲醛捕捉剂喷在纸张上贴于家具的内表面,24小时即可,对于阿气味较大的家具可重复使用。 7.在喷涂时注意不要甲醛捕捉剂喷在金属表面,饰面板表面和墙上。 8.甲醛捕捉剂会和水溶性油漆起化学反应,两种产品请勿同时使用
附图:甲醛捕捉剂
功能原理: 总的来说,凡是能与甲醛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的物质统称甲醛捕捉剂,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甲醛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稳定的新物质或吸收甲醛。物理方面多指能利用物质自身的微孔或空隙吸附甲醛的功能,例如多孔的蒙脱土、活性炭、竹炭椰维炭等。化学方面的甲醛捕捉剂常的如下:三聚氰胺,苯酚,氨水,乙烯脲,碳酸肼等。 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含有甲醛。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用来合成多种粘合剂如:脲醛树脂,三聚氰甲醛,胺基甲醛树酯,酚醛树脂。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种装饰建筑材料,比如用脲醛泡沫树酯作为隔热材料的预制板、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
本文标题:什么是甲醛捕捉剂? 本文链接:http://www.cjq114.com/cjq114/vip_doc/10827353.html 本文标签:甲醛捕捉剂 推荐阅读:琳琅满目的除甲醛公司,忽悠的只是消费者? 扫描以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本文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环检微信公众号 |